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

淺談防水、抓漏

    台灣有句話"樓仔厝,漏仔厝",從這句話不難看出台灣建築物漏水的一般性,我想這還是不脫台灣的地理氣候環境--->地震頻仍、多雨潮濕。地震多使得建築物易產生裂縫、多雨則提供了漏水的原料。水是無孔不入的,甚至因為毛細管作用,可經由最微小的細縫進入建築體內,影響人們的居住品質,甚至破壞建築物結構體。

  早期的建築物或許還沒有防水的觀念,或者是技術尚未成熟,常常在新建時並沒有完善的防水施作,加上台灣的環境,使得漏水成為大多數房屋的問題,而抓漏的技術不普及,加上混亂的市場,也讓漏水一修再修、一漏再漏,成為許多人的夢靨。

   防水是全面性與事先預防性的,防水在現今的建築觀念中,已經是新建房屋或建築物不可或缺的一環,而相關技術也日益進步,若建商有確實施做防水工程,相信已可大幅減少日後漏水的機率。然而抓漏為事後補救性,所以預判"滲漏途徑"就成為處理房屋漏水的第一要務。

   水的滲漏途徑有許多:屋頂龜裂、外牆伸縮縫、磁磚縫、女兒牆滲漏、窗框縫、浴室滲漏........等等。每種途徑的成因與現象都不同,所以在抓漏前一定要能判斷是什麼原因或混合原因造成的,才能精準的針對漏水現象作處理,而每種途徑的處理方式也不相同:水的隔絕、水的排洩、水的入傾力切斷......。混合搭配處理通常會收到更好的功效,要知道:防水層是一層緊貼於結構體的阻水薄膜、可以阻止水透過樓(牆)板滲入室內,但每種材料的使用地點、使用方法與耐久年限都不一樣,而施工上的細節更是需要專業與經驗,絕對不只是買一桶防水漆塗一塗就好,但很遺憾的是,許多人的觀念甚至是市面上的業者都採取此種處理態度。

    或許一般消費者沒有受過相關的專業訓練,也沒有實務經驗來判斷"滲漏途徑",但請在消費前想一下,要施作的是有效的防水工程??還是上一段說的處理呢??

   # 消費前須知請參閱"防水施工前須知

 

 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若您有任何批評指教或鼓勵建議,歡迎您留言讓我知道